市委宣传部:
经研究,现对孙新李委员提出的关于《关于坚持守正创新、统筹保护利用、让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的提案提出如下会办意见,供你单位答复委员时参考:
针对该提案,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商,认为环境保护是大运河守正创新的基石,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不仅让千年运河焕发新生,更成为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对此,我局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推动环境污染治理。优化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开展大运河沿线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大力实施城市污水管网整治、雨污分流改造。2024年,大运河上1个国考断面,3个省考断面,水质类别均达到二类;污水处理能力累计达40万吨/日以上,污水管网里程达2100公里。狠抓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推动沿线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的15个行政村治理项目建设全部完成,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6.7%,同比提升9.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50%)。在高质量完成沿线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农村黑臭水体排查与整治,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100%,带动市级清单内497条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二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推广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试点,2024年度推进宿豫区城东、经开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生态安全缓冲区等2个项目顺利建成完工,建设面积达20.13公顷,日均累计处理尾水7万吨。指导县区积极申报省级生态安全缓冲区试点项目,宿城朱海、泗洪龙集生态安全缓冲区被列为2024年度省级试点项目,获省财政奖补资金1028万元。泗洪成子湖“生态岛”试验区进入全省八个试点之一,获省财政奖补资金2500万元,列入规划的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有序实施,目前总体工程量已完成91%。
三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探索省市大数据中心平台融合互通,先行打通省厅“环保脸谱”与市平台预警信息的互通通道,加强对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数据筛查研判,及时发现并推送涉嫌超标排污信息,截止2024年底,全市排污许可无自动监测监控要求企业联网率为98.4%,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企业用电监控联网率为98.2%。实时接入全市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源、噪声等数据,包括150余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10余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覆盖全市820余家重点排污企业,1300余个监测点位,汇聚污染源监控、审批、执法、危废等业务数据,形成数据资源统一共享平台,目前汇聚各类数据3亿余条。深入落实动态监管,不断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入选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典型应用案例。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持续推进大运河、古黄河重点断面治理,围绕汛期易出现水质波动的重点断面,促进水质稳定达标。开展沿线城镇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改造工作,力争2025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有效提升。全面优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统筹省市县和社会监测资源,逐步形成分工合作、高效协同、支撑有力、各具特色的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力争打造全省监测监控建设宿迁样板。
二是实施监测监控一体化建设。制定“1+1+3+N”环境监测一体化方案,实施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一体化建设。统筹省市县和社会监测资源,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分工合作、高效协同、支撑有力、各具特色的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力争打造全省监测监控建设宿迁样板。结合区域特征,统筹CMA资质扩项认证,形成各具优势的分析能力,建成更加完备的环境监测体系,推动监测数据高质量、监测管理高效能、监测支撑高水平。
三是统筹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建设布局,强化生态保护示范项目推广,围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精心指导已建成项目的运维,推进泗阳经开区城东和高新区、市经开区河西等污水处理厂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预计新增生态修复面积36.6公顷、日处理尾水19万吨,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建成14个生态安全缓冲区。
博彩网址导航
202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