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
经研究,现对骆敏委员提出的关于《关于优化我市生态产品价值补偿方式的建议》的提案提出如下会办意见,供你单位答复委员时参考: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稳步推进污染物总量管理改革。印发《关于优化排污总量指标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库分级。积极实施各类减排措施,定期梳理减排量,并在江苏省排污权总量指标储备和交易管理系统上进行收储,定期进行调度,加快推进各地排污总量收储进展。将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宿园区提级为县(区)级储备库,形成“1个市级库统筹、9个县区库直管、6个园区库归口”的三级管理储备库体系,全面推动全市排污总量指标管理,成为全省第二家完成首笔指标收储的设区市。截至目前,全市共储备总量指标化学需氧量18913.24吨、氨氮1751.46吨、总磷369.64吨、总氮3954.57吨、二氧化硫3390.24吨,氮氧化物4482.92吨、挥发性有机物4605.29吨、颗粒物2377.09吨,收储总量在全省排名靠前。
二是全面开展排污权交易工作。推进线上指标交易工作,积极通过专题培训、业务指导等方式推动各地由线下交易向线上交易转变,通过系统发起申报审核,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服务效率,更好将削减总量用于支持地方新上优质重大项目。江苏省排污权交易平台自2021年3月上线启用,截止目前,我市累计通过平台开展交易225笔,交易额335万元。其中,2024年累计开展交易127笔,交易额257.4万元。
三是持续推广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试点。统筹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先后高标准建成宿城区朱海等12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总面积达304.45公顷,日均处理尾水75万吨,其中,运河宿迁港、泗洪玉珠湖、宿城朱海等6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成功入选省级试点,获得省奖补资金5102万元。积极争创全省“生态岛”试验区,泗洪成子湖“生态岛”试验区进入全省八个试点之一,获省财政奖补资金2500万元,列入规划的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有序实施,目前总体工程量已完成91%。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缓冲区储碳能力与固碳功能进一步增强。
四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探索省市大数据中心平台融合互通,先行打通省厅“环保脸谱”与市平台预警信息的互通通道,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入选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典型应用案例。编制印发宿迁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方案,实行水环境区域“双向”补偿,扎实推动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截止目前,全市涉及省级区域补偿的断面共26个,共补偿资金4691万元、受偿资金2912万元,获全省水环境区域补偿水质达标提优奖励资金40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谋划打造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丰富改革积极推进厅市共建,围绕构建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体系、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改革、“无废城市”建设等方面,联合多单位挖掘创新做法,总结经验形成案例,及时提炼推广,争取更多改革事项落地。探索多种污染物总量管理改革举措,如县区置换、共享使用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展低效存量污染物收储行动,畅通跨类别使用渠道,拓宽总量来源路径,全力做大做强全市污染物总量基本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留充足环境空间。
二是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推广。统筹全市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建设布局,推进泗阳锅底湖、市经开区东沙河等污水处理厂配套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预计新增生态修复面积36.6公顷、日处理尾水19万吨,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建成16个生态安全缓冲区。积极开展泗洪成子湖“生态岛”试验区建设,稳步实施7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程,确保2025年顺利完工并通过省级验收。
三是持续提升排污权交易规范化水平。积极推进跨县区置换排污指标,开展跨区域排污权交易,促进排污指标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支持本地与其他县区的重大优质项目落地建设。持续开展低效存量污染物收储行动,畅通跨类别使用渠道,拓宽总量来源路径,全力做大做强全市污染物总量基本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留充足环境空间。鼓励企业在二级市场交易富余排污指标,进一步激发二级市场活动,推动环境容量资源的高效配置,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博彩网址导航
202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