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骆马湖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联合市水利局落实议案的办理工作,明确建议的具体承办处室和责任人,对办理程序、办理标准、工作日程等也做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答复质量,并积极开展骆马湖水质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充分落实骆马湖水质保护工作。
一、以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河湖水质改善
一是深入开展水生植物消亡成因调查,为精准施策筑牢根基。我局联合省宿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开展骆马湖水生植物专项调查,分析研判骆马湖水生植物衰退的时间线和影响因素。调查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骆马湖生态环境复杂,沉水植物的消退和生态系统的退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菹草过度收割对骆马湖水草造成毁灭性、不可逆转变的影响;早期菹草过度繁殖、历史上采砂活动、退圩还湖工程以及水温上升、富营养化水平加剧、水位抬升、透明度下降等也有一定程度影响。根据驻市中心持续跟踪结果,2019-2023年,骆马湖水生植物面积逐年减少,但2024年有所恢复,预计2025年恢复态势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驻市中心积极申报有关科研项目,其中“南水北调东线藻型化湖泊-骆马湖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已获2025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立项支持。拟结合骆马湖皂河片区退圩还湖及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骆马湖水草野外恢复试验,探索构建“生态-景观-经济”三效合一的修复技术体系。研究水生植物污染负荷消减评估及藻-草竞争机制,评估水质净化及控藻成效,为骆马湖藻情控制及植物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指导。
二是以系统工程措施深化骆马湖综合治理,夯实水源安全屏障。“十四五”以来系统谋划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路径,制定涵盖城镇污水治理、农业面源防控、水生态修复等领域248项水污染重点工程,其中涉及骆马湖流域28项,推动骆马湖片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2024年预计提升至为63.8%,较2020年提升31.5个百分点。建立“问题清单 + 整改台账”动态管理机制,“两湖”片区117项污染源整改任务已完成112项销号,涉及骆马湖片区问题已经全部整改销号;同步推进119个“两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86个项目竣工投用,涉及骆马湖片区工程已全部投运。为切实保障水源安全,启动新建骆马湖水源工程,将取水口向湖区延伸3.5公里,从源头上提升水源质量。并实施取水口清淤工程,通过清淤作业有效减少湖底污染物释放,保障骆马湖饮用水源地的取水量与水质安全。
三是常态化开展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监管,织密生态监管网络。为实现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的精准监管,自2021年起,我局开发了生态空间监管APP,定期对骆马湖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开展比对核查。通过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区域内的违法违规建设、侵占生态空间等问题,针对核查到的每一个问题,逐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并建立专项督办机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开展整改工作。通过常态化监管,及时发现并消除生态隐患,切实维护骆马湖生态空间的完整性与生态功能的稳定性。
二、以联防联控密切促进河湖水质提升
一是强化跨界区域联防联控,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对接徐州市、新沂市有关主管部门,对骆马湖北部湖区以及入湖河流进行协同治理,在完善采砂清理长效管控、垂钓管理常态监管等措施手段的同时,通过违规养殖行为清理、散乱污企业治理、生活污水控源截污等,控制容易引发湖泊水质波动以及蓝藻水华爆发的污染物入湖。我局自2019年起即与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建立每年一次的汛前水环境联合现场检查机制,开展三市跨界河流水环境现场联合检查。通过现场查看交界区域河流水质、污水处理厂及尾水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防治等点位,密切骆马湖等跨界河湖污染联防共治,畅通信息共享,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机制。今年三市汛前联合检查即将再次启动,我局将依托“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省市帮扶协助等工作契机,进一步深入对接骆马湖联防联控机制重点,保障骆马湖断面水质均值实现全年达标。
二是推进水域执法联动协作,形成打击违法犯罪合力。一方面,积极推进与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沂沭泗骆马湖水利管理局等主监管部门沟通协作,将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案件移送、检验鉴定等方面协作机制。对于主管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公安部门将明确专人对接核查处置反馈,形成打击整治合力。另一方面,加大对水域违法犯罪惩治力度,加强市公安局与市法院、市检察院沟通协调,对疑难重大案件主动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指导办案,为案件查清办结提供法治支撑,坚决做到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
三、以应急储备充足防范蓝藻水华暴发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能预警监测网络。为实现对蓝藻水华的精准监测与提前预警,我市持续优化骆马湖流域水质监测体系。目前,骆马湖湖区内已科学布局2个国控、1个省控和2个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入湖河流京杭运河宿迁境内入湖口处,同步设立1个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形成基础监测网络。2024年底,我局充分利用“空天地”一体化水污染防治精准管控服务项目的技术优势,在骆马湖宿城水源地、嶂山水源地,以及洪泽湖龙集水源地、卢集水源地,加装叶绿素a和藻密度2项关键参数监测仪器。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实现藻情数据分钟级更新,为科学研判蓝藻发展趋势、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二是加密巡查监测频次,提升应急实战能力。为确保对蓝藻水华的动态全面掌控,我局成立“两湖”流域蓝藻水华防控工作专班,定期围绕骆马湖2个水源地、岸线管理中心、上坝村、皂井线、嶂山闸、中运河入湖口等5个重点区域,以及水源地等关键节点,开展“拉网式”全覆盖巡查,确保一旦出现蓝藻聚集苗头,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组织打捞处置。在每年4月至10月蓝藻高发期,监测工作进一步细化:4 - 5月每周开展1次现场巡测;6月起,加密至每周一、三、五各巡测1次;自8月蓝藻暴发高峰期开始,更是实行每日上、下午双次巡测。同时,定期组织多部门联合应急演练,模拟蓝藻大规模暴发场景,通过实战磨合完善应急处置流程,有效提升了协同作战能力。
三是科学统筹打捞力量,夯实应急物资储备根基。在蓝藻打捞与应急物资保障方面,我市按照“湖区、近岸、支流”三个治理区域,确立“1+1”保障目标,即市本级、泗阳、泗洪、宿城四个区域,分别配备1艘大型和1艘中型蓝藻打捞分离干化一体船,构建起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打捞处置体系,确保“两湖”宿迁片区一旦发生蓝藻水华,能够迅速响应、高效作业,快速消除水体感官污染问题。2024年7月,我市新采购一艘大型蓝藻打捞分离干化一体船(最大打捞能力达105亩/小时,满电状态下可持续工作8小时,单日最大打捞面积约840亩),同时配套采购4000米水源地拦藻围隔,用于构建物理屏障,有效拦截蓝藻扩散。此外,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自来水厂应急药剂等储备物资开展现场检查,严格执行应急物资储备不低于15天投加量的标准,通过完善物资台账、明确责任人、定期更新补充等措施,确保关键时刻物资调得出、用得上,为防范蓝藻水华风险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要求,全面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重点做好骆马湖水质提升及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博彩网址导航
2025年6月23日